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莫非書簡:高貴的文學掠奪
因著一些人引介,開始上一些部落格瀏覽。深深體會這是現代人的表述與對話方式,每個人手中一枝筆,隨手一揮就一篇心靈獨白、遊記或讀書筆記,甚至創作。而且排版精美,字裡行間不乏讓人眼睛一亮的好句子,後面且馬上就跟貼許多讀者的回應。從寫作到發表的時間,只有貼一張帖子的過程,閱讀時間瞬間(長過瞬間的就跳過不讀),讀者到作者間的距離也在彈指之間,寫作意義在很短的過程裡就完成了。堪稱寫作的理想境界。
但老實說,面對這些部落格文字,很讓我焦慮,不知你們會不會?每打開一個窗,就是大量文字在眼前爆炸。讀不完、跟不上,自己也寫不來。後現代的眾聲喧嘩,常讓我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的感覺,老子真說的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啊!
我是一個愛書的人,也可說我是一個落伍的人。我嚮往的閱讀是從容、細緻與深刻。這些在報紙、雜誌與網路閱讀裡,難以得到滿足。網路閱讀總給我片面、散漫而無章法的感覺,而且往往資訊大過知識,很難從閱讀中有系統地作思想建構。
去年,我開了一堂課叫「基督徒悅讀課」,想開發基督徒閱讀的習慣,教導基督徒怎樣用閱讀來開墾自己的靈魂,且用所讀的文學作品來和自己的信仰對話。這是一種閱讀意識的推廣,因為大部分人不在乎文字,可讀可不讀,就是讀也是被動無意識地吸收,無知無覺間,靈魂就有被污染的危險。這堂課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幫助基督徒有意識地欣賞,同時了解文學裡一些險灘與黑暗,再在和信仰的互動中,屬靈的心意更新而變化。
但是對一位基督徒作者來說,閱讀又不只是如此了。最近我學到一個新的閱讀觀念,就是「掠奪式」的閱讀。很讓我訝異,又覺得很有道理。這是一位作家
Dain Trafton從濟慈的詩裡拾取的觀念。那是濟慈《初讀賈浦曼譯荷馬有感》一詩,詩文如下:
我遊歷了很多金色的國度,
看過不少好的城邦和王國,
還有多少西方的海島,歌者
都已使它們向阿波羅臣服。
我常聽到有一境域,廣闊無垠,
智慧的荷馬在那裡稱王,
我從未領略它的純淨、安祥,
直到我聽見賈浦曼的聲音
無畏而高昂。於是,我的情感
有如觀象家發現了新的星座,
或者像考蒂茲*,以鷹隼的眼
凝視著太平洋,而他的同夥
在驚訝的揣測中彼此觀看,
盡站在達利安**高峰上,沉默。
* 考蒂茲(Cortez), 探險家及墨西哥征服者。
**達利安,中美洲的海峽。
濟慈這首詩裡,點出一種態度,就是閱讀要像到金色國度的遊歷心態。然而不是走馬看花式,而是要像觀象家發現新的星座,或類似哥倫布的探險家考蒂茲,以鷹隼的眼來凝視太平洋。這裡面有發現、探險的感覺,在閱讀裡我們多少都經歷過。比較特殊的是征服與掠奪。
想想,濟慈只是一位詩人,卻自比探險家或征服者,是那樣無畏地進入文學的新大陸,征服掠奪!這中間很有耐人尋味的地方。通常在文學金色國度裡遊歷,我們都是被動地吸收,至多讚嘆寫得多好,掀起的感情多麼澎湃。濟慈卻不只停留於此。他還非常有野心地像一位征服者遍地遊行,尋找可掠奪的寶貝,然後帶回,再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換句話說,他說的閱讀,是要攜帶一種征服的心思,尋找可以奪回用來建造自己"領域"的材料。而且要有鷹隼的眼光,凝視那將要飛去的太平洋,積極地尋找可發現的獵物。這是一種閱讀的野心,也是寫作的企圖心。葉慈所傳遞出來的訊息是,身為一個作者,寫作的開始就是好好的閱讀。
這裡當然不是說天下文章一大抄,或是整篇文字不變的瓢竊。而是類似荷馬式的文學掠奪,從一百年來希臘口傳文學裡掠取材料,來豐富自己的寫作,寫出史詩《伊利雅特》和《奧徳賽》。濟慈這首詩也是建立在荷馬史詩寫就的十四行詩。這就是文學煉金術,從偉大的文學傳統裡來淘洗金沙,再打造自己的藝術。記得我在課堂裡提過「最偉大的老師就是最偉大的作品」麼?在文學裡,真像唐恩所說的「沒有人是孤島」,一部偉大的作品,常會產生另外一部偉大的作品。文評巨擘哈洛、卜倫更說整個西方經典,都可說是源由莎士比亞與但丁兩人的作品。
照Dain Trafton所說,這是一種「高貴的文學掠奪」。
Dain Trafton建議我們要讀就讀最好的作品,各時代的經典,各文化的代表作,且從我們自己的文化與語言讀起。魯益師也說過類似的話,若沒有時間,沒有經過時間考驗的書就不用讀了。因為讀好作品,也許不見得會使我們筆下產生鉅作,但至少會讓我們興起野心想要寫得更好。
然而最讓我驚訝的,是這種「高貴的文學掠奪」也可應用到讀《聖經》。我們讀經常為了整理自己的生命,修正自己的道路,以及聆聽神的聲音。但《聖經》其實也是一個文學寶庫,有許多可以拾取的故事原型、文學比喻和漂亮語言。目前我們所讀到的文章,若要文以載道,引用聖經常傾向過於生澀厚重,有時像粗糙的拼貼。那是因為聖經的語言和精意還沒有進到我們的生命血液裡。若要引到靈巧、熟練,且不加思索,就要吸收精髓,成為自己生命氣息的一部分了。
再回到我的閱讀焦慮與文字疲乏感。我發現常要提醒自己莊子所說的「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限來面對無限,我們只能選擇,不能什麼爆炸到眼前,就得撿拾什麼,那是被動地被侵略。記得了,濟慈詩裡所說的,我們應該有鷹隼的眼光,主動出擊,凝視著我們要征服的太平洋,帶著征服者的臆測、想像,然後出行。
是為閱讀。創文同工
主內使女
莫非
Note: you can see more of this kind of articles at www.gcwmi.org.
莫非書簡:惡水上的大橋
我曾在寫作課堂上分享過「惡水上的大橋」一觀念,那是來自天主教神父盧雲。就是指在我們的寫作裡,不能只停留觀念教導或理論探討,也要開放我們的生命經驗,而且還要開啟得深,方能像Paul Simon 那首歌的歌名,把自己躺下,成為一座惡水上的大橋,和聽眾在生命的深層裡對話。然後,別人就可踩過我們的生命走向十字架,更進一步地認識主耶穌。也可說「惡水上的大橋」對我們作者來說,就是一種「捨己」,因為「開放自我」是何等讓我們脆弱的經驗。
然而,這並非只有寫作才如此,保羅也曾在哥林多前書裡提過類似的觀念:「 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4:9)想想,一台戲啊!那是怎樣一種把自己生命開放,亮在眾人面前的可怕經驗,卻是為了見證神在他生命裡的作為。也可說,只要有心想要為主做見證的,就失去了保留隱私的權利。開放生命,本來就是奉獻的一個重要關鍵。既談文字事奉,我們這方面有捨己和奉獻的心理準備麼?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講道或讀過這樣的文章,總在神學理論或聖經知識上繞,卻言不及己,也不切身。他個人在其中的掙扎我們一無所知,好似架起一座美麗的空中樓閣,卻沒有人住得進去。再偉大的理論,即使說服了我們的頭腦,卻不見得會打動我們的心,也無法觸動我們的靈,如此,便無法幫助我們更走近十字架一步。因此,不管在哪種服事中,生命都要和生命對話,才談得上生命影響生命。這也只有在進入生命的深淵,也就是「深淵與深淵響應(詩42:7)」中,才可能發生。 我們是在生命的深層處裡,彼此對話。但同時,進入深淵又是多麼冒險的事?
成為一台戲,或躺下成為一座惡水上的大橋,都是十分駭人的事。沒有人是天生無私,隨時可以做戲。也沒有人是舉手投足,所作所為皆典範,皆經得起指指點點或眾人眼光的檢驗。尤其大部分作者為何會拾起筆來寫?就因為不善於面對眾人侃侃而談,情願一燈獨坐在紙上獨白。筆,是他與人世間長長一線地牽繫。書寫,給了他與人之間距離,可以從容思考,再反應對話。但如今是網路時代,談到開放自己,甚至進入和讀者直接對話,有時發生在瞬間,等於驟然取走了緩衝,帘子落下,素面相見,又當何以自處?
尤其戲台下又不見得全是善意,不喊好,還有可能喊打。保羅不就是一個明擺的例子?但相信我,喊打還不是最壞、最凶險的攻擊。最凶險的靈裡攻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想追隨我們,而非認識神的「紛絲」。甚至,對方試探著想要成為你的心靈對話對手,甚至心靈知己。那種衝擊很難不擾亂人心。因為文字有引人進深的特別力量,筆與筆之間,常會寫出心裡深處,面對面卻說不出口的感受與想法。這是為何今天網戀如此猖狂,只有用筆,人才會興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探對方深淵的勇氣。如何能不慎?
那麼,如何分辨誰是可以對話,我們需要服事跟進的著力點?誰是惡意丟過來,只需避過,無須回應的番茄?誰又是來自魔鬼的試探,一上場就開門見山的說:「世間你也許讀者無數,但只有我讀得懂你」(順便一提,這是所有情挑被使用最多,也成功率最高的對話)?要如何能全身而退?這裡面便牽涉到一個靈裡的分辨(discernment),而分辨的能力,來自我們內裡「耶路撒冷」的建造是否堅固。
聖經詩篇122裡說到「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詩122:3)此處耶路撒冷,也可視為我們內心聖城建造的一個隱喻。你內裡的耶路撒冷城是否建造得夠嚴密呢?每塊磚石都緊密地砌合,沒有鬆動的石頭、沒有餘塊無處可放,也沒有莫名其妙的空隙,可讓人趁虛而入,完完全全就是結構堅固、連絡整齊的一座城。這是我們內在的信仰結構,只有當我們信仰建構得夠堅固,才能讓我們面對世間滾滾紅塵,不隨波逐流,也不被淹沒。就因我們內有聖城,所以我們站立得穩。
也惟有常在這聖城裡敬拜神、親近神的時候,方可聆聽到神的審判(詩122:5因為在那裏設立審判的寶座)。誰都知在這世上,豈有安樂土?我們只有進入自己裡面的聖城裡,才能封殺外在喧嘩,與各種擾人心思的雜音。在聖城中我們可以專注聆聽神的指示。
聖經裡的「審判」兩字,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判罪審判,而是指神在亂局中指出一條路,甚至撥亂反正的指示。如果我們常與神相親,我們的心思就可常被更新,再一次了解神的心意,了解我們為什麼要寫?面對試探或攻擊又要如何回應,也因而知道神所賦予的,人奪不走,包括我們的平安和安全感。
平安和安全,在希伯來文中是Shalom, Shalvah, 這兩字在詩歌裡也常常唱到。詩122 篇中說:「 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詩122:7),「興旺」兩字原文就是安全的意思。我們要有個深刻認識:神所造的人,所賦予的尊貴中,最值得擁有的權利就是:平安和安全。平安(Shalom)其實是聖經中最豐富的一個字,因為那是神的心意在我們裡面完成後的結果,活水自此源源湧流不息。耶穌每次的醫治、饒恕或邀請,隨之而來的就是平安的顯現。
安全,則和身家性命的保險無缺無關,而是一種深知道。深知道因著神的看顧和保守,我們一切無憂無虞。照Eugene Peterson 所說,安全是一種身處一個以十字架為中心的歷史裡,也知道每一刻都有神的掌管和憐憫,因而有了完全在家的感覺。你有這樣的深知道麼?
我們能否開放自己,躺成一座橋,根基就在我們的耶路撒冷聖城是否建立,這是為何工人先於工作是如此重要!在我「如椽大筆建聖殿」一課中,曾提到神塑造工人有不同的成長階段。其中內心成長期(inner growth process) 排在服事成熟期(ministry maturing process)的前面,這內心成長期,和神建立關係,就是我們所有服事的基礎。基礎若立不好,很容易在服事裡受攻擊,容易灰心喪志。
最後,你知道整個海洋的水,都無法使一艘小船沉沒嘛?除非,水進入船中。盼我們每一位對我們的筆都不掉以輕心,這是服事,服事就在爭戰中。建造聖城,可進可守,我們彼此守望!
主內使女
莫非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創造一個屬靈文化
近來為了讓自己更靠近神州,有時間就讀些國內簡體字書。其中有本"天使"送的《激盪》一書,是大陸《解放日報》辦的文化講壇實錄,幫助我了解關於國內現在的一些文化關懷。閱讀中抓到一個感覺,大陸國內現在特別喜歡談"文化"。不同於北美教會,文化意識是需要教導推廣的,傳福音還要看對文化有沒有負擔。現在華人教會能以文化為己任的更不多,宣教上很少會認養文化事工機構,支持文化宣教士。現有華人基督教界的文化事工機構,一隻手的手指頭都數不完。
就在華人教會還普遍忽略、輕視文化之時,國內非基督教環境卻開始重視文化了。而且認為21世紀將是全世界從經濟高溫時代,轉向文化高熱的嶄新時代。主要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經濟強盛,也帶來了文化的劇烈變化。鳳凰衛視創辦人劉長樂先生講的最具有代表性:"荷包鼓了,心靈卻饑渴了"。針對這一危機,《解放日報》社長尹明華說:"如果我們不去確定應該具備的選擇,那麼,偏頗會在最易於辨識的胚胎中發芽成長,誤會會在最肥沃的沼澤中形成擴展,收穫會在最適宜的保鮮中變味發霉,詭異會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渠道。"文化論壇於焉產生,目標則鎖定要實現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的傳承與成長。
一個心靈上饑渴的危機,要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成長裡來解決。這本身就是個危機,對基督徒來說,不就是"誤會會在最肥沃的沼澤中形成擴展"?但書中的幾位受訪者卻很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幾位都是外交界、傳媒、學術等領域裡很有代表性的人物:章含之、于丹、劉長樂等,表達起來絕非夸夸其談,玩弄語言。而是思想厚實,對其領域有見地也有洞察,每個字吐出都是經過多年思想琢磨精煉出來的結晶。
他們有人是傳播一個文化,比如《百家論壇》談儒學的于丹,有人是創造一個文化,比如像鳳凰衛視創辦人劉長樂在新聞報導裡開了中肯公正的先河。但他們都有個共同現象,就是在其獻身的領域裡都沉浸幾十年,他們的專業從裡到外,從筋骨血肉到精神,全都化於生命血液中不斷鮮活地流轉。
再回頭看我們的寫作。最近,有位學生問我,怎樣算是文章和信仰有關係?是否一定要有感谢神,禱告,教会,主日等宗教性字眼才算?或像北村、雨果所寫小說,作品裡的主人翁都犯過罪,但後來認識一位宗教性人物點播,從此生命不一樣就算是?或像寫《冰點》的三浦绫子,從頭到尾沒寫幾句聖經,但却深入到人心里,把深處的罪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也算?
有意思的是結論,學生說:好像基督徒作家老是在掂量信仰该怎麼放?倒是世俗的作家想说什麼说什麼?
這位學生在主動思考信仰和寫作的關係,而且問的問題相當到點,很讓人驚喜。因此想和大家一起來思考什麼是文章和信仰有關係?首先,這應不是個寫作策略的問題,策略可以像情節一樣計畫,或者參考別人文章來移植,但策略傳達不出真正後面的生命底蘊和感動,也不是生命自然的流露。記得讀完北村的《我與上帝有個約》一書,感覺上是很了不起,華人基督徒作家第一個嘗試這樣寫信仰,但卻遺憾地無法讓我感動。反之,雨果寫的《悲慘世界》一書卻可帶來深層的感動,我母會教會前牧師是國內來的,他曾分享在那無神主義的國家裡,他是讀這本書信主的。
這兩本書的最大差別在哪裡?在於雨果寫《悲慘世界》的企圖心不在傳遞信仰,而在刻劃當代社會環境,寫下層社會苦難,信仰則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文化氛圍裡的自然呈現。雨果寫的是在法國大革命後的新型社會初期,社會如何悲慘,「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贏弱」,主角冉阿讓又如何因偷一塊麵包被投入監獄。整本書雨果描寫的重點不是信仰,而是當代社會裡的不公與悲慘,所以書名才叫《悲慘世界》,而非《饒恕與悔改》。
但為何我們讀卻讀到深厚的信仰,就是因為那是他生存時代的文化背景,他描寫的是所見、所聞、所思。故事中關鍵性人物卞福汝主教也真有其人,他是用他認識的一位有德行的主教藍本所塑造出來的。也可說這本書是雨果集他對當代處境反思之大成。
反之,中國文化裡基督教信仰是貧瘠的,雖然信主的人數一直號稱五千萬到一億,佔中國總人口近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就是說每十個中國人裡,有一個至半個是基督徒),但是顯然基督徒還沒有造成任何文化影響,整個中國社會聞不到基督教徒的馨香味。
如此狀況下,當一個華人基督徒作家欲嘗試寫信仰,但對基督教文化內涵沒有接觸,基督徒人物的靈魂高度見識有限,許多的描寫就只能靠腦中推擬,筆下設計。他沒有一個龐大信仰文化做後盾,沒有生活裡的信仰養料可以汲取,自然許多的描寫就傾向信仰辯論,tell多過 show。自然,感動的傳染就有限了。
這又要回到屬靈文化的建立問題。屬靈文化要如何建立?《解放日報》社長尹明華說,"文化並不高深,只是日常生活常識的的綜合體現。"
換成屬靈文化則是,"屬靈文化沒有那麼博大精深,也只是信仰日常生活的綜合體現。"
只要我們對信仰追求更深的認識,好好地把信仰活透,再在每件事上都用信仰的角度來反思,忠實地紀錄在實踐真理中所碰到的挫折和掙扎,然後自然地呈現自己的心路歷程,這就是信仰文化建立的點點滴滴了。
重點是在生活各面把信仰活透。要讓我們的生活長期沉浸在信仰的海水裡,日久必鹹。讓我們的生命分享是信仰蒸餾出來的成果。因為信仰不應是我們生活裡的添加物,後知後覺的補充營養,信仰之於我們,應像文化論壇幾位專家的專業態度,從筋骨血肉到精神,全都化於生命血液中不斷鮮活地流轉。
這不是又回到工人先於工作?雖然我們的屬靈生命還不夠成熟,但我們願意認真地活,好好地在信仰裡追求,這就是一個開始。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屬靈的文化。讓我們一起努力,好麼?
主內使女
莫非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2009 Houston Area W100 & W300 reunion 第二次團契會議記錄
第一次文字團契 報告及分享事項 05/30/2009
出席人員:田莉分、楊斌、李玫、陳黃穎求、周元新、李悅、李玉珍、張聖華、魏兆安、周景仰、林理玲、李秋菁、桂梅、張和平、孫國榮、李錦苓、張志民、王琳、許多青、王進、于靜、柯光文、徐東娟
地點:于靜、王進家
A. 詩歌敬拜 (李枚帶領) 大家都很喜歡那首:我們又在一起,來讚美主…
B. Reunion 分享 ( 田莉芬帶領)
- 每個人站起來,先踢兩腳,代表kick- off meeting. (會後有蛋糕慶祝第一次聚會)
- 帶來老師們的問候與叮嚀 (請閱附件)。
- W100學員先分享營會後七每的操練,
- 李悅讀出自己遲交的作業(請打字後交由玉珍放上博客),
- W300學員分享寫作心得
- 李枚、聖華、兩本書 ──群美介紹的英文書〈?〉和 三浦綾子的〈冰點〉
C. 三人一組、彼此代禱
休息十分鐘
D. 專題分享:李錦苓分享了自己的編輯心路,(並帶來古早編輯使用的花邊讓大家瞧瞧)
也分享了神呼召他們夫婦去中國服事的見證
E. 異象及家務事報告 (玉珍帶領)
- 分享了趙墉基牧師在他的書〈講道,我的人生〉中的一句話、
- 分享了飛揚雜誌上李順長牧師所寫的一篇文章 ( 附件E)
- 投稿注意事項
- 討論事項:團契名稱提議、下次功課 ( item E詳情,請閱附件)
附件 ***************
B 項. 老師的祝福與叮嚀
From:楊高俐理老師
看到你們如此熱烈認真的舉行文字團契,真是好開心也很羨慕
盼望這個文字團契不僅常常享受好時光,也領受KRC的使命與異象,參與文字與文化的廣大禾場
有沒有人願意為你們這個團契做個報導給神國雜誌?
Lily
**************************
From: 陳惠琬老師 (莉芬請加入妳的file)
Dear all,
我要先預祝你們聚會順利,文采飛揚,不只是在文字分享裡,也在靈裡能彼此造就,相濡以沫!
莫非
**************************
From: 蘇文安老師
就如我們在營會中一再強調的,文字工作不只是執筆為文,更是一種生活形態。認真觀察、隨時省思、誠心為文字伙伴加油打氣、忠心為文字事奉代禱奉獻,您就是文字總體戰中重要的一員。
*******************************
E 項
- 目前有超過七十五萬會友的趙墉基牧師在他的書中提到,教會創起時:「雖然會友僅有幾人,但我仍以想要成為世界級牧者的熱情來努力傳福音、探訪及帶領教會。」(P.23 《講道,我的人生》)
- 玉珍鼓勵各位:不要小看你現在的一小方書桌,和桌上寫的那篇文章。You never know how God is going to use you and your articles.
- 我們聚會的目的不在成為出名的作家,榮耀己名;而是學習作個長進的筆兵,在文字上同工,傳揚基督的名。
From :飛揚雜誌
- 節錄自李順長牧師的〈動機與成就〉2004/10
- 勇於承擔責任,不將成敗歸諸運氣
- 擬定難度恰當的目標,
- 不是太高,免得因太難而灰心放棄;
- 不是太低,免得缺乏挑戰,即使成功了,也不會有成就感。
- 懂得達成階段性的成功, (得到回饋、激發熱誠)
- 給自己鼓勵,以致燃起更多動機,追求下一階段的成功,造成善性循環。
- !!! 基督徒活用此三動機的法則 (李順長牧師的建議)
- 藉著禱告…讓聖靈淨化我們的心思意念,將自己融化進入為神的名、神的國、神的旨意而活的意識狀態裏…,最後讓聖靈將此動機三法則,以具體方案寫進靈裏
- 異象託付,勇敢接受呼召
- 目標恰當,配合恩賜
- 以階段性成就,鼓勵自己,所禱求的必蒙垂聽…。
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
- KRC Online Registration is ready
- www.e-krc.org
Time: July 8-19.
Location: Mary Immaculate Center, North Hampton, PA
***********************
- 功課:
- 1. 文字團契報導 ( 記得附上相片)---孫國榮 寫好後交給KRC
- 2. 福音預工文章:a. 任何一篇與福音有關的人物採訪或文章
b. ( 或) 文字團契人員互訪
- (提醒:文字慎防屬靈八股)
************************
文字團契名稱:
- 目前已有幾個名稱提議,仍然歡迎新的ideas,請於6/30以前寄給你的班長,魏兆安將製作網路投票,結果於下次聚會時公告。
投稿注意事項:
1. 林敏文及蘇老師提醒:
Dear All
謝謝敏雯同學的提醒,請留意! 蘇老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位老師:
第一次收到世副如此嚴厲口氣的要求。其他報章期刊是否立下如此嚴格的規則,不可得知,但請提醒同學,在文章刊載前一定要非常留意盡量避免曝光。尤其有些人 文章被接受後很興奮地要與好友分享,email 傳送間若被轉載,不但失去發表機會,還上了黑名單,壞了與編輯的關係,多可惜!
敏雯
From: worldfu@udngroup.com
To: lindalin4life@hotmail.com
Subject: Re: Article: I Dreamed a Dream
Date: Mon, 25 May 2009 19:43:05 +0800
先生/女士:
您好!大作將留用於世界副刊,感謝您的賜稿!
投稿世副文章必須是首載,不可先在其他刊物、網路上發表。
本報嚴禁一稿兩投,違者除不發予稿費,並將永不錄用!
請儘速回信告知此文是否曾於其他刊物、網路上發表?並聲明無一稿兩投之情況。謝謝!
敬祝 文安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陳老師的鼓勵
親愛的創文夥伴: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每個人切入的角度不一樣。有人是從細節、眼前切起,先抓住一個點來努力,作出心得後再慢慢往上摸索出來整體的圖畫,這在我們寫電腦程式地叫「從下而上策略」(bottom up approach)。有人則是從高處大圖畫切入,了解整體走向與缺乏,再慢慢往下探脈絡枝節去解決,在電腦程式裡則叫「從上而下策略」(top down approach)。不知你是屬於哪一種?
這和每個人的性格、看事情層面,甚至左腦、右腦思維有關。至於我,則是屬於那種從上而下,再從下而上的。我喜歡先了解整體現有的發展到何程度,好像打開倉庫先清點存貨,再看要進什麼貨。也可以說我是從大圖畫裡來拼出自己的定位(當然,這定位也不一定日後不可改變)。 因此,一進入文字事奉呼召時,就先進入洛城在地的基督教書坊(那時還沒有網路),作抽樣調查,看看華人基督教文字出版現在有什麼「貨」?
赫然發現神學、解經、牧會、心理輔導書等佔主流(信仰裡的tell),個人見證、人物採訪、回憶錄、基督教文學等類(信仰裡的show)則被擠到書坊的邊疆,且書種不多,書頁發黃,作者也寥寥無幾,整體就像倒楣地私生子,小可憐似的忝列其中添個數。或像buffet的甜點,可吃可不吃,越過不看也沒有什麼遺憾,是那樣地「不夠看」。原因為何?是出版社不出版新作品?是書店不進新書?或是作者沒有新人?總之,文學信仰裡的show,也就是我常講的「道成肉身」,信仰訊息用血肉故事來包裹,是現代基督教文字出版裡的邊緣,絕對無疑。
再看看和我一樣全時間奉獻文字事奉的前輩,蘇恩佩、陳韻琳姊妹等的作品,又瞿然發現他們的作品都是從文學性小說和散文開始,但到後來都是以論述、評論為主。這又是為什麼呢?不只如此,還在?蘇恩佩文集?中發現了一篇文章「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注意到基督徒作者裡有一種身分叫「先知」。這先知身分倒非一定要對未來說預言,反而更多的是對當代宣告神的審判和憐憫的角色。蘇姊妹說一個先知的作者特色,是對時代的需要敏感,有強烈民族主義,且能完全投身捲入時代的漩渦。顯然,那個時代的先知不多,蘇姊妹才會有「不知先知在哪裡」之嘆。
但看蘇恩佩姊妹和陳韻琳姊妹,大部分投入的寫作還是以引進西方神學觀點,與文化方面的評析為主。某些方面,覺得他們是在作一個思想性的「橋樑」或「紐帶」,教育華人基督徒讀者,同時對非信徒發聲。他們的評論也以超越時間性為多,對文化裡影響比較深層、悠遠的人文學如文學、藝術、音樂、哲學等,多有對話與評析。
當時,一方面因為自己各方面的思想高度不夠,又因為自己的個性有實務性一面,喜歡從最有需要的地方下手。 在稍微了解華人基督教現有的文字現象後,先有的感動是投入最少人投入的領域,基督教文學。然後在基督教文學裡,最少作者嘗試的文體是小說,於是便開始嘗試寫小說。此外,大部分現有的基督教文字對象,是為基督徒而寫,於是又鎖定自己定位是為非基督徒寫,福音預工,就這樣很不自量力地開始上路了。
20年後,再來綜觀華人基督教文字事工,我們又看到什麼呢?仍然,信仰裡的tell 多過信仰中的show。仍然,翻譯多過本土作品。仍然,寫給基督徒閱讀的超過非基督徒。而且,還發現一個新現象,大陸基督徒作者多過港台。因為讀者人口多,也因為現代時勢很受神州大陸導向,所以大陸作者的寫作方向也很?得我們關注。
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大陸基督徒作者的作品也很有意思的,是信仰的tell 多過信仰中的show。翻開?海外校園?、?舉目?、?恩福?、?橄欖枝?、?麥種?、?唯真?、?杏花?、?聖山?等大陸色彩的基督教雜誌,沒錯,大部分是以神學傳遞、文化批判、門徒造就等教導等為主。只有少數見證與最多一、兩篇小說或詩,就算擺滿一桌。眾刊物中,只有北美?蔚藍色?雜誌是純文學性的基督教刊物。
而且,在大陸作者群裡感覺上也有「高下階級」之分,有點像我們在大學選系,重理工、輕文學。若有什麼基督徒作者聚會,多半是批判型的作者握有話語權,文學性作者人微言輕。後來讀到一暢銷,卻在大陸文壇裡不大有份量的?如焉?一書,方稍有點了解為何如此。書中有一段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就像我剛才唱到的那些歌,豪情萬丈,無法無天,對一切都是批判的,摧毀的,砸爛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p.77)
還有一段:「經歷了半個世紀放眼世界心懷天下的政治生活薰染,中國人個個都是政治動物了。像這等強刺激的天下大事,便像一個爆竹扔進了鳴禽館。現代中國人本來就有大鳴大放大辯論的傳統,如今有了互聯網,更方便了,每一個論壇都成了街頭與廣場。」(p.190)
讀到此,忽然發現這一部分和我們台灣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大陸文化是一個批判色彩很濃的文化。雖然,台灣立法院給世界媒體一個打鬧爭辯的印象,但大部分台灣長大的人不善批判,搞街頭運動也只是少部分有特別負擔的人,絕大多數台灣人沒有「批判的,摧毀的,砸爛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存在成長的記憶裡。 所以龍應台才寫過: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因而,也發現現有大陸知名的幾位基督徒作家,王怡、余杰,網上作家范學德、任不寐等,都是走批判路線,或護教、或評析文化、或批判教會現象。數來數去基督教文學知名作家就只有北村,齊宏偉、施瑋了。當然,眾望所歸,有帶領作用的基督徒作家,還是以理性批判為重,而且,傾向於蘇恩佩姊妹所說的「先知」,或是西方「公共知識份子」角色。這樣現象給了你什麼看見呢?有沒有發掘現有基督教文字工作的匱乏在哪呢?有沒有想要為基督教文學創作者重新定位呢?
也許,應該回歸聖經,從這信仰裡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基督教文字出版作品來著手了解。
聖經新舊約共66卷書,有幾種主要形式:律法條例、歷史、詩歌、智慧書、福音書、書信與大小先知和啟示錄預言體。文體卻是以故事敘述和詩句為主。很奇怪地,神沒有選擇用一連串的定義或教義來啟示人,而是用舊約裡的故事和詩歌,從創世紀的創造開始就是一個故事,接下的以色列歷史更是充滿了故事,即使律法的條例寫成,也是夾雜在神怎樣拯救選民的動人故事中。進到新約,耶穌誕生的環境裡就暗藏殺機,在世傳福音也一再被法利賽人挑釁,到後來被釘十字架,又三日復活,然後使徒行傳起初教會的興起,一直到啟示錄的種種啟示,全充滿了故事。
而且耶穌的表述方式也是用比喻故事,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甚麼。(馬太13章34-35節)這裡面是否對我們基督徒文字工作者有什麼提醒呢?聖經至少說明了故事的魅力與重要,是我們現在基督教文字工作最需要深度反省的。關於此,已在我「從前有個故事」一文中有所詳述(恩福01/09期http://www.bf21.org/magazin/30/30.htm),現不多述。
今天,只是想和各位分享整體文字工作的需要和個人在其中的地位,有著重要關係。因為寫?荒原?一詩的詩人艾略特曾說:「沒有詩人,沒有任何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可以獨自一人擁有完整的意義。他的重要性,對他的致敬,是對和他所有有關的過世詩人或藝術家的致敬。你無法只看重他一人....當一件新創作產生時,也是同時對整體過去藝術創作品產生影響的時候。現存的所有紀念碑,原本自成一理想的次序,現卻會被新創作的作品引介而改變。....每一件作品在整體裡面的關聯、比例和價值也都會被重新調整。」
這段話說明了每一位作者,在文字長河裡若想尋求一個定位,便要了解自己是否可以在整體裡能夠「嵌合」。而且這嵌合,也會改變現有的紀念碑或里程碑,重新調整整體走向與關係。這個嵌合一方面是來自神的托付和感動,另一方面也是我們的選擇。就如同我們在天地之間的受造,神有特別心意,會把我們置入一特別的社群關係一樣。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被揀選與選擇,才能更有效地發亮、發生影響。
因此,你知道自己的位置麼?是屬於信仰裡的tell?還是show?你有特別負擔像保羅所說,「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 麼?
近來,我常思考「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的意思,一定有它的道理在。神興起創文,勢必是要有獨特的創文路,神興起你我,也一定有祂特別的心意。問題是,我們是否知道自己要從哪裡切入?我們是否知道自己的位置?我們是否能不再只tell,也show?我們是否在批判型作者前也能看重自己這神選召的位置?這裡面,有許多可以禱告、尋求與思考的空間。盼望我們創文的加入,可以使現有基督教文字事工「在整體裡面的關聯、比例和價值也都會被重新調整。」
我們一起加油!
主內使女莫非創文同工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莫非(陳惠琬)老師的來信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圓了寫作夢/ 老父的叮嚀
周元新
今年母親節女兒從外州回來陪我,我和她分享三天在寫作營的感想。她只說了一句「媽媽!你終於圓了寫作的夢了!」就讓我心湖蕩漾甜蜜無比,真的沒錯,我這次參加寫作營可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收穫豐富又認識一群相同愛好的朋友們。
我一直是個喜歡寫東西的人,愛給家人朋友寫信,現在雖然有E-mail,仍喜歡寫長信,有時很想寫些文章,又彷彿只有身邊的瑣事沒有什麼好發揮的。直到上了課,蘇文安老師教我們操練「七每運動」,這才了解寫作應是一種習慣。以前常有些靈感或感受,只因沒有寫筆記的習慣都失落了,好可惜!現在學習抄寫文章及激勵自己每月至少看一本書,這樣,那滿架的書就不再只是裝飾品了。有了這種習慣相信寫作就不是難事了。
三天的寫作營當中我們也觀賞了好幾部非常棒的電影,老師教我們要注意導演的風格,演員的眼神表情,在那部張曼玉和黎明主演的「甜蜜蜜」中,兩人由人海中失落到櫥窗前重逢,女主角不經意的回眸,不就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寫照嗎?
在觀賞《誰的翅膀掉了?》這本童書時,在孩子的眼中,魚在天上飛,鯨魚是個城堡,恐龍也可以是山丘,記得一部電影”Never Ending Story”中,就是當孩子失去了幻想,世界就剝落了,這也是「Harry Potter」迷人之處,也是武俠小說風靡的緣故吧!
蘇老師也讓我們讀了好幾篇優美的文章,宋彩雯的「白稀飯的哲思」讓不起眼的白稀飯也變得有哲理可深思!真是無處不是文章啊!那麼從「可以寫」到「寫好文章」要如何進步呢?蘇老師給了我們「寫作十訣」,要我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隨時搜集,寫文章要留白,讓人回味;也必定要先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尤其身為基督徒,我們也可以從聖經中取材,配合我們生活的世代,把福音藉著我們傳揚出去。
我知道我們每一個來參加寫作營的弟兄姊妹都不是偶然在這兒相遇的,那是神的呼召,把我們吸引在一起成為祂可用的器皿。直到上完課才知道寫作也是一種服事方式,我真的心中充滿了感恩,在我有限的人生歲月中可以這樣服事神是多麼榮耀的事啊!
*************************************************
老父對女兒的知心話
周元新
自從去年七月從台灣看望父親回來,到現在又快一年了。常常在夢裡和爸爸一同在以前老家的屋子中,雖然沒有言語卻好像回到從前。爸爸仍是年輕充滿活力,不像已經在床上躺了快四年都不能自己翻身的模樣。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夢,心中真是惆悵。在寫作營時讀到一篇文章,愛情的理性守則中有個「情人之間的十大叮嚀」,中間有許多字句彷彿就像爸爸和我說話一樣,我把它修飾一下如下:
雖然你是我第二個女兒,但也是我最鍾愛的,你要常來看我,不然我會很寂寞。
我雖然已不能言語,但我有千言萬語想和你說,請你多給我一些時間來安慰我。
相信我對你永不改變的愛,那是我努力活下去的力量。
我知道你要工作,孩女們也需要你,長途飛行也非常勞累,可是你擁有他們, 我卻只有你這個寶貝女兒,你要盡力常來看我。
雖然我已聽不清楚你說些什麼,但請你假裝我在傾聽,不要停止對我說話,讓我因你在身邊感到有人陪伴的溫暖。
你體貼的幫我按摩,刮鬍子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我永遠都記在心裏。
當護士忘了幫我換尿布讓我不舒服而一再用手拍床時,請不要責怪我。
如果護士責怪我不合作給他們麻煩時,請你想想是不是太久沒有用輪椅推我出去曬曬太陽,或是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是不是忘了你們的生日?
當我一直老去,體內的器官逐漸衰殘,請你仍然握緊我的手,像你小時候一樣。
當那最後的一刻來到時,可能我已昏迷失去意識,請仍留在我身邊,我心靈的眼睛仍然渴望再見到你陪我走完這一程。
不離不棄是天下的至愛。爸爸最喜愛的一首詞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結尾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最感動我、最貼切表達我對父親的想念的。但是自從前年父親在病床上決志信主並受牧師點水禮之後,我心中已少了惆悵多了份喜樂,因為我知道在未來永恆的天堂國度裏,我們會再重逢的。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重拾旧梦展新生
2009休士顿W100心得笔记
陈王冬梅
在北美的日子过得平淡又机械化。生活在这个说英语的国家里,似乎让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漠视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尽情地在文学翰海中畅游一番,博采众家之长,做一个通古博今,学富五车,洋洋洒洒,游刃有余的文字人! 但理想似乎和青春的时光一道,锁在了我遥远的记忆里,封存了起来。现实的生活里,我每每捧起一本中文书,也不过是三分钟热度,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不切实际!?人活天地间,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个说英语的国家里,读读英文,说说英语,顺应社会的需要,不好吗?何必给自己加压呢,轻松快乐、平淡恬静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文字营"————这个我刚刚熟悉了没几天的新名词;这个我参加了仅仅三天的短修班,在我眼前展开了一片新天地! 五彩斑斓,生机无限!它让我反思我现在的生活,也让我焕发出一股春潮般汹涌的力量。它让我相信:我,一个没有多少文学底蕴的工程师;我,一个十几年不曾动笔写家书的人;我,一个舍弃中文,忘记许多汉字怎麽写的人,也能重拾旧梦!让梦想从封存的记忆里自由释放吧,送它一副翅膀,让它在文学这个浩瀚的海洋里尽情翱翔吧!这又该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呢?
我期盼,我遐想。。。。。。。。。 我的优势在哪里?可行性又在那里? 我都能做些甚麽呢?
除了多年生活的积累和沉淀,我几乎没有优势可谈。但我相信讲义中所收余秋雨先生在《收藏昨天》那片短文中所说的:“你其实已经有一位最好的人生导师,那就是你自己。”把我自己对人生的体会和经历掰开了,搓碎了,揉进我笔下的故事里,再调进各个年代不同的颜色,为背景增增色,或鲜明,或暗淡,或优雅,或纯净,定会是别具一格的好作品。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真好像在翻阅一本书,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因为它让我看到一幅幅画面中的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欣慰,时而感叹!虽没有轰轰烈烈,但却历历在目。从青年时代的热忱、淳朴;到中年时期的深沉、稳重;从自私任性到宽厚忍让;从只知平淡恬静到反思回味人生;从一个小女人到一个大女子;从只知责怪他人到认罪悔改自己;从一个无神论者到一个接受基督救主的信徒,无一遗漏地贯穿在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画面中。诚如苏文安老师的名言:“工人先于工作,作者先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有了这些切身感受及理性的思考,相信自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这个社会形形色色人群的需要,伶听到他们的心声。不奢望能做文化领域的金丝雀,但求会拥有自己方寸的用武之地!
把这些思忖、考量装备于心,并情愿付出,不辞辛劳,挤出时间,付诸行动,结论便是可行。我曾经那麽不珍惜时间,甚至认为时间是自己的,就是要我来挥霍的。但可悲的是人的成长总是以否定自己为代价!我常常感叹,如果时光能倒流,人生有往复,追回往昔,风华正茂,那将是多麽美妙!却未曾想过,若真有此等奇迹出现,我是否会重复原来的轨迹,是否会重蹈覆辙呢?如果今天的做为不过是昨天的翻版,那是不是对生命的亵渎?那是不是对生命的浪费?正如苏文安老师的父母勉励他时所说的:“生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如何使用生命则是我们献给上帝的礼物。”我要力争献给上帝一个满意的礼物!
做文字事工,让神的话、神的旨意传扬得更广泛、更深入、更久远。我的案头摆放的一本书《Become a Better You》(作者:Joel Osteen)是我最喜欢的基督徒自我研修的书之一。说起来这书是老公送我的。老公没信主,也从未买书送我,但却唯独看重这本书。文字事工的重要从中可略见一斑。此次文字营使我明白,人生的旅途就像在大海上航行。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而神的话就像航船上的指南针,让我们在浩无边际的大海上不会迷失方向;神的话又像闪烁在岸边的航标灯,在电闪雷鸣的黑夜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 而我要以笔以心,用各式各样的“乐器”来颂扬神的话,来赞美神的大能,来奏响我这生命之歌!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辉煌,每个人生有每个人生的精彩!相信有神的话、有神的爱、有神的恩,我们的人生会更丰富,更精彩!
母亲对成年儿子的心声
1. 许多时候我的唠唠叨叨,对你来说多半是没用的废话。但请你记着,我对你的爱有时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的。
2. 要知道我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请相信我永远爱你。
3. 我是个普通人,也会犯错误。但即使我错了,那也是为了爱你。别生我的气。
4. 如果不能天天回家,请给我打电话。我会感受到你的关怀,和你带给我的温暖。我那颗牵挂你的心才会得安慰,这对我很重要。
5. 你知道吗,母亲节的时候你回来看我,并悄悄买来一束鲜花送给我,让我成了这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从此我知道,你长大了,像我牵
挂你一样也在挂念着我。
6. 我若给你提供某些建议,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请你一定要认真考虑,因为我的人生阅历比你多。
7. 在我有病痛时, 请给我多一点关怀, 多一点理解, 多一点耐心。
8. 我会越来越老,行动越来越迟缓,头脑反应越来越慢。请你谅解。因为这是正常的。
9. 请记住,你小的时候是我牵你的手。在我老的时候,需要你牵我的手。
10.若是我已到垂暮之年,请不要离弃我,我不想一个人孤单地伤心流泪。有你在我的生活里,我会很知足,很快乐。
警惕啊﹗家長﹗
有一天,沙沙帶著她的懷著重孕的狗狗去社區公園散步,路經十字路口,突然一輛紅色的小跑車,左轉因速度太快而衝上人行道,沙沙和狗狗也正好到達此地,狗狗首先看到情況不妙,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狗狗用盡吃奶的力氣,把沙沙推到安全的一旁,而自己的後腿卻被跑車嚴重壓傷。
沙沙含著滿腔熱淚,抱起她的救命恩狗,快速送往醫院。醫生確診後,對沙沙說:『狗狗和她的寶寶們都沒有問題,只是狗狗的腿保不住了。』萬般無奈的沙沙只能照著醫生的意思辦了。
康復後的狗狗為了平衡,必須用前肢的向外左右划要翹起屁股,才能行走。
當她的六隻可愛且健康的小狗出生後,都採用與母親一樣的走路方式。
姑且不論是否真有其事,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夠在這小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溫馨提議
寶珠/奈何
我親愛的兒女,很快你都會長大,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了,有太多的話和經驗想告訴你。好想你個個幸福美滿,平安順利,少走彎路。有十條人生忠告希望對你的一生都有幫助:
1. 在決定讀哪一家大學或去那一家公司上班前,請分析自己的特長,揚長避短,這是你自己做決定並負起責任的第一步。希望你成功。
2. 在決定與戀人步上紅毯之前,請把對方的優點與缺點都清楚地列在紙上。他的這些缺點會跟著你一生,是你必須要忍受的,不要以為你可以改變對方,若你可以容忍,才談論婚嫁。
3. 請對我有耐心與溫柔,不要以為你已完全長大,其實我的人生智慧仍然是你受用不盡的資產。
4. 不管你成功與否,母親的懐抱永遠對你敞開,我會以永遠不變的愛愛你。
5. 在以往的日子裡,我對你有過很多的不理解,缺乏耐心,說話的態度不夠好,所造成的傷害請你們原諒,也許我有太多的不如意。
6. 請時常對我說話,雖然我有時不能理解,但是我會試著去明白。
7. 當你不在我身邊時,請至少每星期給我一個電話,讓我感受到被重視的溫馨。
8. 當你成家立業後,請至少每年兩次回家看望我,你的到來會使我感覺生命更有意義。
9. 當你有了小孩後,一定要不時帶來讓我看看,因為祖孫是很親的,更因為老人也像小孩。
10. 千萬不可忘記的是:一家之主是基督,要把基督放在首位。生活中的小磨擦在所難免,一定要把問題放在禱告中,積極進取地思考問題,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要原諒人的過錯。家庭生活中沒有誰輸誰贏,兩方要麼雙贏,要麼雙輸。
親愛的孩子們,人生難免遇到風浪,但你的心態能決定一切。只在乎你的思想,你看輕困難,困難就在你的腳下,若你看重,那它就在你的頭上。請將一切重擔交給上帝,衪會為你擔當。願神豐富的賜福一生伴隨著你的腳步,無論你在何方。
一車水和金蘋果
4月30號至5月3號三天的文字營,內容很豐富。緊湊的課程調上了幽默和風趣;在學習中, 有吃, 有笑, 也有淚。且結識了志趣相投的主內弟兄姊妹。 結業後, 冀望有機會再聚、繼續共同切磋研究。
蘇老師直接了當地表明, 訓導我們的目標是引導多人參與文字事工,叫 多人拿起筆槍上陣為主打勝仗。
“你的弟兄在那裏” 這短片真令人扎心。 回應主耶穌的話: “要收的莊稼多, 做工的
人少。” 太9:25
“Simon Birch” 這部電影, 引人入勝, 感人肺腑。用幽默化淡了因天生殘疾所引來的悲痛; 借主角單純的信心, 堅毅不屈的精神、示範如何超脫被冷酷的人情套下來無形的牢籠、得以維護天父賜予人的尊嚴。主角至終得勝, 行出榮神益人的壯舉。看畢, 正在唏歔感歎中, 被蘇老師的一句話: “天生我才必有用” 喚醒, 挺起胸膛, 專心聽課。
收受了包羅萬有的寫作資料。回家要慢慢去消化。要一一實踐基本操練文字功力的[七每運動], [寫作十訣] 種種, 雖然不是天翻地覆的大挑戰, 卻有破除過往生活小節上的幾重關的小挑戰。
其中有一個故事, 有一節經文, 自文字營以來, 常縈繞在腦海裏: “一車水, 一車水…”;
“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金蘋果….” 似是深谷的回聲, 在心靈裏響盪, 叫我不能不咀嚼沈思……
在火災災區, 無情火舌四起飛竄, 要吞滅數百家園。奈何當時該處只有一輛救火車有水, 救火員要用這寶貴的水澆在那一家呢?人人的生命都可貴、每個家園都是血汗建造起來的, 都直得搶救!身在其中的救火員, 急切中束手無策。惟有總指揮能參透全局。 他有深厚的經驗和高遠的慧眼、其指揮配得救火員毫不保留的遵從, 立刻執行他的命令。立志事主的信徒, 要抱懷同樣的宗旨: 決定一車水要澆在那裏, 「需要」 固然是考慮的因素; 然而, 首要決定的因素該是看主耶穌的指揮: 我這一車水要澆在那裏。看來, 操練學習是一生一世的生活一部份; “一車水要澆在那裏”, 卻要聽候主耶穌的安排了。
箴言25章11節智慧之言: 「一句話說得合宜, 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吸引了我。可能我有貪金愛銀的本性; 很明顯, 金銀器皿與飾物, 炫眼奪目, 代表富裕高貴. 除了使徒保羅宣告「看萬物為糞土」 外, 我沒聽過有人厭惡金器銀器, 金飾銀飾的。
課堂中, 我們共同探討金與銀的本質, 體會到恰到好處的言語是珍貴若金銀。使人有益。良言如純金, 需經熔爐烈火提煉出來的。据說, 有人訪問一位銀匠。這位銀匠坐在熔爐前, 注目在快煉好的銀液上。他告訴採訪員說: 「這是關鍵的一刻, 我必須定睛在銀液上, 煉成了, 要立刻將之從熔爐抽出來.」 採訪員問: 「你如何鑑別出已經煉好呢?」「就在銀液能清晰地反射我的容顏那一刻!」 銀匠回答。
是啊, 我們正在被提煉中, 祂正定睛在我們身上, 直到我們能反射祂的容顏, 成為合祂
心意的兒女。
我們這W100文字營營地位在離休斯頓大約100英哩的小鎮邊沿。蘊含草原鄉村風味。宿舍簡樸雅潔。傍側有池塘木堤; 池邊的樹, 枝葉茂盛婆娑;茸茸的綠茵上, 春花零落, 笑傲在初夏的微風中。還有那小亭院內爭艷的花卉, 彷彿向人牽衣待話。蘇老師授課, 有「說」也有「演」, 趣味無窮。我們如在青草地上的羊, 飽受屬靈和寫作知識的餵養。
營訓最後那天是主日。 崇拜後, 同學門圍坐一堂, 分享得著和感受。隨著, 每人領了一份結業證書。文字營的標題是 「心與筆的飛躍」。 我一邊回味這標題的意義, 一邊撫躬自問: 心或有飛躍之時, 筆卻重如千斤之鐵。 我應該將這鐵放進「熔爐」裏,將它打煉成輕而鋒利的筆, 才可以與心齊飛, 作為合神心意的文字人!
W50?
W100文字營是我這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的活動。來美已經快三十年了,中文很少用,除了看聖經、一些屬靈書籍、和報紙雜誌,文學作品可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用中文寫文章啦!像我這種人,可以參加文字營嗎?或者W50吧!
神實在太美妙了! 自從年初開始在「真愛家庭協會」當義工,很多事情都無從著手,藉著參加文字營,與蘇文安牧師有共車的機會,從中給了我很多做事工的點子,也給我很多鼓勵,比起其他同學,我看到的蘇牧師,不止是他那教課的熱誠,而是對一個同工的照顧關愛,我這次參加原本只帶著支持捧場的心態而已,對學習並沒抱太大的希望,但神讓我有超過所求所想的經歷,雖然覺得寫心得是那麼困難,但那聖靈一直在心中催逼,要我將對福音預工的新認識,尤其在我這「一車水」更加清楚要澆在家庭事工的「火場」上,這些我一定要寫出來。
這四天三夜有很豐富的學習,印象深刻是蘇老師的一些名言像:
「大量而有品味的閱讀;
持續而有風味的寫作;
認真而有滋味的生活。」
這讓我重新整理我的生活態度,不能只看屬靈書籍,要有一顆敏銳的心,無論對人、對事、對物、對神,都用心去觀察,用筆去記錄,這一定會幫助我自己屬靈的成長,也希望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到那我們還「未得之地」,支持福音預工,擴展神的國。
另一個在腦海裹有非常深刻印象的是電影Simon Birch 。殘缺的Simon並沒有因比而自卑自憐,反而對神有極大的信心,深信神在他身上一定有美好的旨意,知道自己會成為英雄,他那堅強的勇氣,無比的愛心,最後捨己救人的場面,實在感人,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登高見博」是我在香港中學的校訓,多年之後參加這文字營,再次引領我走出表面富足卻靈裹貧窮的光景。我看了很多電影,也讀了一些很好的文章,更難得的是我認識了來自不同教會、不同的年齡層的朋友,都很有恩賜,例如「櫻挑李」小妹妹選的鏡頭和題字,讓原本不怎樣的「他趣園」,成為一個別有風味的地方,蔚珊師母每天早上帶我們敬拜,玉珍帶我們做體操,聖華班長和先生張沅的熱心為同學們做聯絡,理玲的宵夜,介莉與丕強對家庭事工的支持與提醒,加上證主同工東娟和寶珠的悉心安排,這一切都是用愛與奉獻所堆砌起來的,還有比這樣更美的配搭嗎!感謝神,讓我在地上就能享有在天上的生活。
更珍貴可喜的是, 藉著這次機會,與多年沒聯絡的朋友,再一次的同桌共餐,把多年的冷漠打破,這也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老師所建議的「七每運動」,雖不容易實行,可卻是我的提醒,要過有規律的生活,善用時間,讓我注意每天所做的,有沒有與我的「一車水」有關連。在生活態度上面,以「真誠勝於一切」來對神對人。我可以「守住所信,完成所託」嗎?願神的恩典與憐憫,弟兄姐妹的扶持,把我的軟弱變為堅強,把冷漠變成愛,不只自己的成長,也能幫助別人成長!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心与笔的飞跃 —记2009年德州文字实务培训营(W100)
五月的德州温暖和熙,空气中带着清新的初夏气息。在这个万物郁郁葱葱蓬勃生长的季节,2009年W100文字实务培训营在离休斯顿约60英里的农场Touch Ranch拉开了帷幕。远离尘嚣的营地宁静安逸,客舍简朴整洁,四周芳草碧连天,屋旁还有翠柳绿萍掩映的两洼小池塘。如此悠闲的乡村美景给参加本次文字之旅的讲师和学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带来了更多创作灵感上的惊喜。
4月31日至5月3日,为期4天3夜的文字营讲师是苏文安牧师。苏牧师是一位耕耘多年的全职文字牧者,他在编、写、教各方面都成绩斐然,然而总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将这一切收获归于主的恩赐与带领。他总是强调文字事工务求拥有“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 的基本心态 ,方能作耶和华的精兵。
营会共吸引了22位来自休城各个不同教会的弟兄姐妹参加,其中3对是志同道合的夫妇。大家都满怀着强烈的好奇和炽热的期待,果然这短短的4天给每个人都留下难忘的回忆并终身受用。
以文字为主作好见证
“耶和华肯救我,所以我们要一生一世在耶和华殿中,用丝弦的乐器,唱我的诗歌。” (以赛亚书38章20节)
这是苏牧师让学员们背诵的第一段文字营金句,寓意深广。它要我们明白,今日我们来到这里接受装备,将来要作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字人。各人应当清楚自己为谁做工,为什么要作这份选择,又当如何尽力完成使命。要做一个好的文字工作者,一个以文字传播福音和牧养的人,拥有丰富华丽的文笔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秉持一生一世愿意侍奉耶和华、用笔乃为主做工的心态。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开营第一课苏牧师给我们讲述的就是他的父亲母亲愿立下与约书亚相同的神圣誓约,“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约书亚记24章15节),以近七十年的光阴,带领上下四代的家族事奉团队,用全人全生致力达成所立之约的感人见证。虽没有惊涛骇浪,但在平凡中见真诚,在真诚中积力量,成为众人恒久的激励。这就是一篇好见证当起的作用。也让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了苏牧师一再强调的“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 的深远意义。
苏牧师亦强调说,我们基督徒经常对他人作见证,然一篇好的见证当学会对心说话,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无论是得救见证、生活见证还是事奉见证,我们起笔时都当釐清思绪,明白4W:谁(Who)在说?向谁(To Whom)说?说什么(What)?并且怎么说(How)?在文字上要有选择的好好经营细节,字里行间我们让对方仿佛身历其境方能感同身受。好的见证应当是符合可读(readable)、可知(learnable)、可亲(personal)和可行(practical)这四个指标的。要谨记,注入生命的文字是大有能力的,我们当好好利用这能力这工具,为主彰显神的荣耀。
用心操练“七每”运动
要作一个合神心意的文字人,不可懒散,必当勤勉好学有恒心。苏牧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七每运动,即每天过简朴而有纪律的生活,每天携带灵感笔记,每天勤跑勤问,每周至少抄写一篇好文章,每月至少投稿一篇,每月至少看一本好书,以及每季至少修一门神学或专业课程或教一门成人主日学。
做好文字事工需要时间和心力,如果被太多的琐事缠绕是没有办法成就佳作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剔繁存简,妥善安排时间,尤其不要忽略每日固定的灵修。平日里也当作一个有心人,碰到有意思的事物要学会“停、看、听” ,勤于观察记录,为写作收集丰富的素材。我们也当谦虚好学,多读好的书籍、多看好的电影、多听好的演讲,多抄好的文章,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文学内涵。在这些操练奠基之余,当然要勤练笔。学习有针对性的写稿投稿,即便不被录用也万勿灰心,有毅力的人当在失败中品尝写作的甘苦,坚持尝试不断改进,静心等待结果丰收的那一天。
为了让学员对这七每运动印象深刻,苏牧师专门拨出十分钟让大家到课堂外面走一走,在大自然里面细心体会寻找灵感。初夏的午后阳光明媚,从树叶间透下斑驳的落在安静的摇椅上;和风吹着青草地,柔弱的野花象没有了茎一样在风中摇曳。极目展望,蓝天白云。空气中能嗅到的是刚刚碾过草的泥土芳香,耳朵却听到了远处公路上偶有汽车驶过的轰鸣声。啊,原来在我们周遭有如许多值得我们停下脚步静心欣赏的东西,却又在匆匆太匆匆之间很可惜的忽略了。
短短的十分钟,亦如一堂生动有意义的课,让学员们的写作欲望大增,迫不及待地转回课堂要将自己的灵感之旅化为精美的作品。相信他们亦将不会忘记今日的所得所想,也希望这样一个美好的引子可以终将激起大家文学创作的兴趣,今后能够靠主每天、每周、每月、每季都持之以恒勤练七每运动,培养出一种简朴、自律、奋发的生活形态,直至内化为一种气质和心态。
勤学苦练写作十诀
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人总是很苦恼肚子里有东西却表达不出来,特别是在美国生活多年以后中文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当如何帮助学员突破瓶颈下笔自如呢?苏牧师将自己累积多年的写作心得总结成了宝贵的十诀,即:写作之前要釐清4W,作好人、读好书,勤记勤抄;写作之际要对心说话,学会经营细节让人身历其境,文字上要力求简洁如中国水墨画般懂得留白,文章里要善用语言图像引人入胜,活用创意与技巧;写作之后要精益求精自我修改润饰,最后作品不但要说还要演。
针对其中一些要点,苏牧师选用了一些经典的影视剧片段来举例说明。比如在经营细节方面,所欣赏的电影佳作<<一路上有你>>(Simon Birch)里有很多场景都拍摄的如诗如画,象小镇上庄严的教堂、铺满金黄色落叶的墓地、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山坳里静谧的湖泊、还有斜阳下长草野地,均让人回味无穷。若说这些是将静态美发挥的琳漓尽致的话,那么另外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在描述两位高手用钢琴过招较量的情节,实在是将那种惊心动魄的动态美刻划的叫人咏叹不已。除了那如狂风暴雨般高潮迭起的钢琴弹奏以外,导演还不厌其详的抓拍了钢琴师很多小动作以及周遭观众变幻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一切细节的安排都紧紧扣绕主题烘托出一个完美的震慑人心的比赛氛围。这些手法都相当值得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借鉴,而后者还是活用创意与技巧的一个典范。同样讲述高手过招的桥段,它别出心裁的使用了钢琴弹奏,让我们在激烈的琴声中听到了刀光剑影,叹为观止。
旧瓶装新酒不是那么容易,而从模仿入门许是新人应该练习的第一课。苏牧师选取了一篇台湾作家吴淡如女士所作的关于十大<<爱情的理性守则>>作范文,让学员们改编成父母对孩子或者孩子对父母的十大亲情守则。一些为人父母的学员不仅当场写出了非常优美的文字,还流下了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眼泪。能够真正做到对心说话是最好的收获!然生活不仅仅只有伤感,也有喜乐的一面。苏牧师让我们回想捕抓一些曾让自己宛然一笑的瞬间片段来写成幽默小品,大家发现原来生活中不乏这样童心未泯的素材,需要的只是我们多一份心,愿意去观察和聆听!受到鼓励,有些学员甚至提出了今后要每日写一个幽默小故事的大心愿。
心得体会
美好的时光总是飞逝如箭,短短的4天营会很快就结束了,留在学员心中的感悟却远超过了这四天的时限。部分学员开始不再害怕写作,愿将今天的感动和热忱落实到今后的实践中,回去好好操练守则勤下笔,用一颗比以往更敏锐的心去体会生活,并在灵命里求成长,愿神能操练使用自己,用文字将福音的信息传扬出去,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部分学员亦明白了作一个好的文字事奉者,不应该将自己局限在教会以内、只读属灵的书籍,也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之地,多接触人生百态、饱读天下好的文章书籍,让自己能够更加丰富内涵,作一个真正言之有物下笔如有神的文字人。而有些学员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在文字事奉上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路,或许创作不是最大的恩赐,但其实文字工作的领域广阔无边,除了写作还有很多其他的开荒之地如翻译、编辑、网路、行政和培育等等,只要参与,都有价值!
苏牧师讲述的关于“一车水”的故事,最令学员们深思再三回味无穷。在森林大火熊熊燃烧之际,如果你有一车水,是要应着灾民的央求扑在一座起火的豪宅上但对整个大局无济于事,还是听从指挥官的命令扑在最能扼制火势蔓延的地方呢?同样的,在当今世上还有很多未垦之地急待我们去拨撒福音的种子,你又将如何看清你的恩赐并善用这方面的能力,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主最需要你的地方做工呢?但愿我们这些对文字事工有热忱的同学们亦能够信靠主及早作出正确的判断,将自己的一车水扑在最需要自己的文字领域。今天我们或许还是嗷嗷待哺的雏鸟,谁又敢说明日我们不是那展翅的大雁,成为活跃在文字战场上的精兵呢?
記Touch Ranch 文字營 ( W100 Houston 2009)
營地裡不但有公雞一隻, 盡職司晨, 雄赳赳又氣昂昂; 並且有德州藍帶花, 含笑相迎, 輕盈盈 ,喜滋滋. 此外,有蜿蜒小徑,引到 花木相間的百花園. 遠處碧潭邊, 有各樣的綠, 映在池面上, 彷彿蛾眉淡掃的西子, 双眸低垂, 風情萬種. 仰觀藍天, 白雲堆壘, 築一條寬廣 的大道, 通向地球的主要光源. 太陽如新郎出洞房,從天這邊繞到天那邊. 四天三夜, 匆匆而逝.
此番喜獲一秘笈: 君不知為文若要如行雲流水, 且從”七每” 功夫 起.
話說七每:
首要粗茶淡飯菜根香,布衣荊釵任瀟灑.
次求 日日靈糧進, 時時靈感擒.
三宜勤叩攻堅黃龍搗, 旁敲側擊覓覓尋.
四乃七日一倣效.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五需月投一稿.
六務月覽一籍.
末了季修神學課程.
練就七每, 傳主恩愛,猶關將軍得青龍偃月, 誠心所願.
唯杯水車薪, 澆奠何處? 神召若焚燒之荊棘, 微風與低喚, 工人何能即應? 非水波蕩漾, 實平靜安穩 時. 何以致? 但求主吸之靠其身邊, 容洗於寶血泉.
寫作營心得報告
from 張紫蔚
知道有寫作營之後,雖然早早就報了名,但是心中還是猶豫著。到底去還是不去呢?四天三夜的營會也是蠻長的,加上那個週末有重要的事須要參與,但是想到多年來對自己的期望,決定排除一切困難全程參加。
「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是營會的標語。
首先藉著電視節目上的專訪,一點一滴的、介紹蘇銅鐘夫婦和他們的家族。蘇伯伯一生的生命見証,讓我對這個大家族更深一層的認識。其中一段,蘇伯母年老病重時,她的意識雖然仍很清楚,但是礙於經過兩次中風之後,無法言語。當她的兒女們正在商討著要將她送到療養院時,她那細心的最小媳婦,看到她傷心的落淚,毅然決然的要把婆婆接回家自己照顧。這種每週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照顧一位行動不便的人,要有多大的愛心和耐心呀!她的這個決定帶給我極大的震撼,甚至想哭。
「文字人」,好新鮮的名稱!要成為合神心意的文字人,蘇文安老師提倡既簡單又實在的「七每運動」基本操練,鼓勵我們建立簡樸自律奮發的生活型態,使其內化為一種氣質與心態。養成過簡樸有紀律的生活,記下靈感和精彩的辭句習慣,抄寫好文章,勤問勤寫勤投稿、讀好書、進修,這些正是我所期盼的生活模式。
「看電影學寫作」是令我最難忘的部份。平日很少看電影,但藉著許多片段甚至整部的影片,看到了好多被我錯過好故事,真是令人興奮。想一想過去的日子、真是太單調了。《一路上有你》和 《Anne of Green Gables》都非常感人。
「寫作十訣」是重頭戲,蘇老師花最多的時間、不厭其煩地講解說明,用生活例子、影片例子、文章例子,分別從寫作之前、寫作之際、和寫作之後的各項訣竅反複提醒。走出課室到戶外的幾分鐘,練習把觀察的感受用筆寫下來,許多優美的短文都出爐了。
最後一天早上主日崇拜中「看彼得學信心」的信息,正是這信心之路的好見証。蘇師母在「死海」的驚險經歷,讓我想到要放手交託神,讓祂來帶領在文字上的服事。
參加文字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也見到幾位文字事工的大將。蘇老師的教學極為生動風趣,預備的教材也非常豐富。營會過去了,下一步就要朝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認真生活,隨時提筆」的標竿直跑。幸好有同路人可一起耕耘。
十條愛的守則 一 女兒對母親
一、 當我決定全時間照顧妳之前,請記得我已下了最大的決心,若妳仍挑剔我,那會是我最大的痛苦。
二、 請對我有耐心,對我多包含,不要以為我已經掌握了一切的細節。請告訴我妳的需要,不要讓我猜測。
三、 請信任我,那是我服事妳的主要動力。
四、 請別對我發脾氣,給我一點空間。讓我們互相都作該有的調整、適應。
五、 請時常和我談心,告訴我妳年輕時的種種,說說妳的感受,有時也聽聽我的,讓我們母女心靈相連同行。
六、 妳是我最愛,一生難忘的人。
七、 妳心情不好、發怨言時,我理解,我也不會懷恨在心。
八、 當妳想責罵我時,請也想想我是被什麼事困擾著,或是身體不舒服。
九、 我不會嫌棄妳,我會好好照顧妳,因為我也會變老。
十、 當妳捱著生老病死最痛苦的歷程,面對人生中最難承受的挫折時,妳放心,我會陪著妳一起走過,二個人有伴就可以輕省些。
老母的叮嚀
1. 當我的肉體漸漸衰殘時, 請記得我的歲月已經不多, 你若離開我而去,將是我最大的悲痛.
2. 當我返老還童時, 請你對我有耐心,如你的孩子.聽我慢慢說,帶我慢慢走,餵我慢慢吃.
3. 請信任我, 我會盡我所能將後事處理妥當,請不要擔心費用的問題.
4. 請不要對我嘔氣太久,也不要把我孤立起來,因為你有你的家人, 你有你的朋友,但是你是我的唯一的至親.
5. 請你時常聆聽我的故事, 且常常對我說話,縱使你們已經覺得無趣,但我會覺得很溫馨.
6. 請你們以恩慈待我,我將永記在心,並將此恩帶回天家.
7. 當你們覺得不耐煩時,請想想你小時候光景.
8. 當你們想責備我,不合作,固執,不講理時,請想一想 是否有什麼正困擾著我,或許我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飯粒太硬無法下嚥,或者我的肉體漸漸不聽使喚,漸漸折磨我的尊嚴.
9. 在我年老時請用愛心照顧我,不要嫌棄我,因為你也有老的時候.
10.當我經歷人生最後的階段, 請你與我同行, 但不用過於悲傷, 我們必
能在天家相見.
1.幽默小品 / 2. 老媽的叮嚀
六歲的侄子在學游泳. 上完第一堂課,回到家,很得意地告訴他姐姐,游泳教練說他是天生游泳選手(born to be a swimmer). 姐姐語帶嘲笑地問 ‘你可以不停下來休息,從游泳池一端游到另一端嗎?’. 侄子回答 ’不知道,因為我還沒試過.’
*********************************************************
六歲的侄子和九歲的姐姐吵架,姐姐狠狠地瞪了弟弟幾眼, 弟弟打了她一下. 姐姐大哭起來,向媽媽告狀. 媽媽責問弟弟為什麼打姐姐, 弟弟辯說, 姐姐先割傷他. 媽媽問姐姐,有沒有傷弟弟, 姐姐說沒有. 弟弟馬上氣忿地說, 姐姐用邪惡的眼光割傷了他的心.
*****************************************************
老媽對中年女兒的叮嚀
1. 我雖然進入晚年, 若神允許, 我還可以活好多年,若妳離棄我,會是我最大的痛苦.
2. 我行動慢, 丟三落四,請對我有耐心.
3. 信任我,這樣我對自己也有信心.
4. 我的老友,所剩不多,請把我當成妳的朋友.
5. 常告訴我一些新鮮事,我就不會陳腔濫調.
6. 妳對我好,不是妳的義務,是因為妳愛我,我很感動.
7. 不要嫌我嘮叨,我停止關心妳時,就會閉上嘴.
8. 我容易累,請不要怪我懶的動,實在是體力有限.
9. 在我老邁時,請好好照顧我,不要嫌棄我,因為妳也會老.
10. 在我走人生最後一程,請陪伴我,我愛妳.
為練作文,我上了四月初的文字事奉培靈與創作進深班 (W300); 為進深,補修了五月的文字實務培訓營(W100)。
文字營跟我這個人似乎不大相稱, 我不是詞情豐富的文人雅士,甚至,閱讀時,還故意跳過刻意喧嘩的詞句。 最近在翻譯一些訓練教材,驚覺自己下筆無文,二十多年來, 沒機會用中文寫作, 難怪生澀,因此, 開始了文字營的經歷。
滿懷期望去到W300營會. 不料,第一堂課,陳惠琬老師上台, 沒講寫作,大談委身。 原來創作進深只占W300課程50% ,另外50%是文字事奉培靈。
接下三天, 陳惠琬老師把寫作技巧和自己的心得傾囊相授,更不斷為文字事奉使命感造勢。 技巧和心得像武功秘笈加上高人指點,收下帶著慢慢練,可是使命感有些棘手,練功為啥? 營會結束,帶著老師的招數和挑戰上路。
我在2006年,離開職場,調養身心,休息是為走更遠的路,自己努力尋找方向,撞了幾次頭才恍然大悟,不是我去找差事,而是等神呼召。祂下令,我回應,以後的詔令,老板決定,做好此刻瑣碎事,就是忠心伙計。從W300我對文字事奉有了新認識,是带着使命為福音寫, 我也願意多探探路,就報名參加W100。
W100營會,蘇文安老師從他自己的名言 「工人先於工作」 開場. 進入 「七每」, 最後端出配料琳瑯滿目的 「寫作十訣」 ,營如其名, 「實務培訓」,七每、十訣不僅發人深省,而且可以馬上練。
「七每」教導學員如何操練一個簡樸,自律,勤勞,好學的心態與生活方式;「十訣」從開闊視野, 培養敏銳感, 匯集文思到下筆成章,老師詳細解說,並用短文短片當教材,生動活潑,喚醒我們的感官、想像、與創作力。神應許基督徒一個豐盛的生命, 有時呆滯沉悶到無詩無歌沒故事還不自覺,蘇文安老師傳授的絕技不就是赤子之心!
文字營不僅教我們寫作,給我們挑戰,也讓生命得更新激勵。
營會歸來,找出兩年前上華神 「自我認識與全人發展」的作業 - 評估個人成長塑造與全人恩賜. 上這堂課時,老師提醒同學,神不斷塑造我們,因此每一兩年要重新評估一次。 我教數據庫(database)和程式設計(programming)多年,文字是我的工具.上課和寫講義,力求簡潔精準,傳遞知識。至於「藝術創作」方面,編過幽默短劇,在團契,營會演出。「文字事奉」上,只有最近開始的翻譯,其他,連見證都沒寫過。
兩個月內,參加兩次文字營,一定不是偶然,神必有的美意。文字事奉上我是新手,願透過 「七每」 與 「十訣」 持續操練,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 為主發聲
離開營會的第二天早上,我醒得特別早,心裏知道這是神特別賜給、讓我把這篇見證寫下來的時間,就趕快跑到書房把靈感記下來,然後再找時間整理。
在營會裏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廣泛、太精彩;更是靈裏的一道豐盛筵席。有四方面跟大家分享:
一、從個人作開始 -----「工人先於工作」。蘇牧師的父母,並不是全時間的牧者,但他們「守住所信,忠於所託」,我對他們一生所堅持的很佩服,他們留給後代的屬靈遺產是源遠流長, 無法 計算的。工人本身的生命是很最重要的,調整生命的節奏更是要緊。「七每運動」是文字人的基本操練,培養我們建立規律、勤勞、長進、追求的生活型態,當中所需要的就是堅持。我們必需願意離開自己的安舒地帶,邁進一條需要付代價的道路,在那裏我們甘心而且自律。
二、從使命去定位 ----- 你的一車水要澆在那裏?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在神裏面找到自己定位,知道神的呼召是甚麽。我們在人生現階段要將時間和能力奉獻在那裏?那裏是我們服事神的地方?要知道我們的一車水要澆在那裏。在神的國度裏,每個地方都有很大的需要;但是神到底要呼召我往那裏去?我在思想並且等候。
三、從裝備去成就 ----- 「寫作十訣」的重要。蘇牧師用了一整天去解釋「寫作十訣」,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就是從不會寫到會寫,從會寫到寫得更好。我是不太會寫東西的人,只是喜歡寫,到底要寫甚麽、怎麼寫等等一大堆的問題,在營會中都找到答案。要搜集靈感和題材,可以對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物,多觀察、多聽,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敏感度;寫的時候要注意經營細節、用字簡潔、用語言圖像及創意與技巧等。在教授這「寫作十訣」時,在每一個細節上,蘇牧師用上了不同的工具去解釋,例如:電影片斷、文章、標語、照片、名畫、詩句等,極為精彩豐富;其背後細緻的準備功夫,真令人嘆為觀止。
四、從挑戰到承擔 ----- 福音預工的準備。福音預工是一個廣大的禾場,我們可以藉着文字去傳遞信息、表達信仰 ,接觸未信主的人。
感謝神讓我可以参加這個營會,覺得很滿足、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我看見自己開始在改變,希望這個改變是「永久性」,而不是「暫時性」的。
*******************
幽默小品一則
服事和服侍
一天,身為傳道人的丈夫回到家中,我剛巧背着他而坐,他放下手提包,便把雙手放在我肩膀上按摩,然後對我説:「太太,我到教會就服事神,回到家裏就服侍太太。」聽得我心花怒放,給他送上一個吻。謹以此與各牧者共勉。
*********************
青少年給父母的十大提議:
一、 決定生我的時候,請記得新生嬰孩的快樂不會太長久。青少年的我,叛逆使你不快樂,也 請你不要隨意放棄我,否則我會感到很痛苦。
二、 請愛我並對我包容、忍耐;多花時間來了解我,因為你對我的了解比你想像中的少得多。
三、 請你信任我,因為你對我的信任是讓我可以成長的重要因素。
四、 請不要隨意用限制我的自由作為懲罰:不讓我開車、不讓我和朋友在一起;因為你自由選擇你的朋友、娛樂,並要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我也没有反對。
五、 請給我時間去向你傾訴,而不是找機會給我訓話。
六、 你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只是我没有表達出來。
七、 你想動手的時候,請你記得你已經不是我的對手,只是我選擇不去犯你所犯的錯。
八、 當你駡我懶惰、不合作的時候,請你先了解我正在受到甚麽情緒困擾,因為平常的我並不是這樣的。
九、 當我慢慢長大,而你也漸漸變老,我會學着去照顧你,因為在你身上我看見人真的會老。
十、 當我面對人生的痛苦時,請你陪伴我,你的同在對我來説是很重要的。
中老年父母給成年兒女的理性守則
至少回老家來看我一次。
2. 請準備好,不要以為父母仍如壯年,可以在體力上、實質上給你無盡的呵護,且
經濟上有求必應。
3. 相信我;永遠有無盡的愛,愛你。滿滿的祝福,祝福你。
4. 你的工作、娛樂、朋友也許是你的第一優先,但你是我的第一優先。
5. 你對我的孝心,我一生都不會忘記,並津津樂道。也自然折射在孫子女身上。
6.. 請耐心聽我重覆的老套,因為,我認為那些非常重要。不要給我臉色看,令我傷心。
7. 你若誤會生氣時,我雖想反駁,但卻力不從心,只得把辯白吞回腹中,但只要窩心悅耳的
一聲:爸媽,那無奈之氣,就煙消雲散了。
8. 當你埋怨我無理時,請換個角度想想,也許我糊塗了,也許我正被健康或生理狀態折騰中,
或者只想多得一些你的關注。
9. 當我年老時,可能品相衰殘,請不要露出嫌棄的態度,老人總會有孩子脾氣,和不自覺的
邋遢,及無由來的頑固。
10. 當我真的必須離世安息時,請讓我享受兒孫環繞的天倫樂,和家人同心的
甜美禱告,雖然我們將重聚。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想念你岸上的耕種
親愛的文字伙伴:
「冬天已往,雨水止住過去了,地上百花開放、百鳥鳴叫的時候來到,班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内也聽見了。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葡萄樹開花放香……」(雅歌四11~13)
即將進入繁茂盛夏,盼望您的生命、生活、事奉也欣欣向榮、美不勝收。 一年來,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你我也在這波濤洶湧的大時代中,經歷了許多信仰、情緒和現實生活的挑戰。
然而,就在這樣的主客觀環境中,你付上時間金錢的代價參加了文字營,這是多麽令人敬佩的投資! 就如我們在營會中一再強調的,文字工作不只是執筆為文,更是一種生活形態。認真觀察、隨時省思、誠心為文字伙伴加油打氣、忠心為文字事奉代禱奉獻,您就是文字總體戰中重要的一員。
我在真愛、神國及其他事工,均扮演不同角色,日復一日、週復一週、月復一月,撒出的網要收回、捕到的魚要處裡,還要不斷出海再撒網。因此,對同學們的引導、牧養,也只能濃縮到最低限度。但是您們的代禱關心和「口到」、「心到」、「手到」的支持,始終成爲我喜樂、得力的關鍵。但願你我之間,能超越師生的層面,成爲真真切切的生命伙伴!
拿起文字營通訊錄,一個個回想您們的音容笑貌、一個個為您們獻上感恩。 在文字長河中常年揚帆疾駛,雖疲倦卻振奮。回顧逝者如斯、不捨晝夜,不禁吟哦:「到如今我還想念你岸上的耕種,紅花黃花兒生動。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頂層,蜜一般釀出記憶的滋潤。那一天我要跨上帶羽翼的箭,望著你的花圃射一個滿弦……」
記得是誰的詩嗎?姑且引申為文字伙伴間常相代禱常相念的情誼,有何不可?
在今年賓州文字營進深班或文化營可以見到你嗎?請為課程、講義的預備代禱。請積極引介,與人同得文字營的好處。
頌 靈感泉湧,福杯滿溢
與您同為文字精兵的
蘇文安 敬上
5-13-09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下筆如有神 w300 文字營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心與筆的飛躍──文字營迴響篇之二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文字營了, 我也算得上是蘇文安老師的老學生了。 一方面慶幸自己可以得名師〈蘇老師〉指點, 一方面又羞愧難當, 自己沒有成 「高徒」; 而是 「懶徒」。
記得三年前第一次參加文字營的時候, 是神把我從忙亂無續的生活中喚醒, 使我的生命有所改變, 從 「超速生活」 到 「減速慢行」, 第一次體會到人生的一點一滴都是這麼精彩, 生活可以是多麼有滋有味,
用心、 用筆去捕捉那稍縱即逝的生命火花是多麼美妙。蘇老師從神而來的領受,與我們的行事,為人都十分有益和寶貴。 「工人勝於工作」、作者勝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 這句話, 時時提醒我們每日的工作、生活和服事。 神看重我的內心, 我和祂祂的關係, 勝于我的工作、 我的服事和 我的作品, 這句話在過去的這些年都常常幫助我, 不論做什麼,或大或小的服事, 都要先做 「合神心意的人」, 才能做 「合神心意的事」。
從第一次文字營開始, 我尋求並感受到神在文字服事對我的呼召; 可是回應神的呼召是要付出代價的, 「七每運動」 這個基本功, 一點也不簡單, 單是每天攜帶靈感筆記就夠我操練一輩子的。 從剛開始的每天,漸漸變成每周, 接著差不多是每月一次了。 不過有還是比沒有好, 現在翻看起來, 都一次一次鼓勵我重新挑旺文字服事的熱忱, 雖然這熱忱像是在風中搖搖曳曳的燭光, 還有每月投稿一篇簡直比登天還難。 給自己降低標準吧: 第一年完成了每季投稿一篇, 第二次文字營後, 只是心動了好半天卻沒有行動。 曾經好多次, 讀到原來文字營的同學勤奮筆耕的累累碩果, 心裡慚愧萬分, 向神抱怨我的恩賜不如別人, 或許不在文字方面? 當初是祂的呼召, 還是我一時衝動呢? 我是不是那 「又惡又懶」的僕人呢? 到底神要我成為怎樣的人呢? 神的兒女、 父母的兒女、 妻子、母親、醫生、 文字人……,這許許多多不同的身份在瓜分我一天24小時的精力。 我有時真的矛盾, 在這一串串的問號中, 兩個聖經的故事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 一個是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 我渴慕成為馬利亞,卻時時成為馬大, 如何在馬大的世界裡有顆馬利亞的心呢?
一個是才幹的比喻, 我不明白神給了我哪些才幹, 我是忠心的呢, 還是埋在地裡了? 有時心裡有一個聲音對我說: 「放棄算了吧, 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恩賜。」 「神的國也不差你一個小小的筆兵。」 可是 ,「心中的不甘」 和 「神的責備」 總是時不時像蚊子叮得我難受,
這次的文字營聽見蘇老先生夫婦平凡中見不平凡的一生, 被深深感動, 難道這不正是神對我一生的呼召嗎? 守住所信, 完成神給我們一生的託付, 足矣!
這諸般的藉口、 遲疑都浪費了許多的時間, 我對自己說: 「趁著還有白晝, 快快提筆吧!」
2008年5月6日 上午 10:57
杜秀香提到:参加文字营,并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写?和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它 更象退休会或福音营,激励心灵,净化生命,似人生路上的加油站,服侍中的充电器,它一次又一次的让我的生命得到造就,更新,越来越清晰的明白自己的恩赐和 使命。也曾玩弄文字游戏,追求词藻的华丽,也曾看着别人的文字,自愧弗如,挥一挥衣袖,放弃算了。是文字营坚定了我要以文字传扬福音,也改变了凡事三分钟 热情,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个性。更明白不是要用文字来张扬我们的遣词造句本领,而是要用文字彰显神的荣耀。要用生命来写,带着使命写。
另 外,想说的是,我爸爸近期来美探亲,向他传福音时,总是说;“爸爸已经70岁了,没什么意思了。”星期天,特意带爸爸从凯地到西区听苏老师的讲道,本来担 心苏老师的“台式国语”,爸爸会听不懂,没想到会后爸爸却说:“都听懂了, 讲的好。” 看来或讲话,或写文章,外在的技巧和修饰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生命的见证。
不在唠叨了,再次谢谢苏老师,也谢谢为文字营付出时间,精力和爱心的各位同工。